課程奠基於設計概念和方法論的共同基礎上,但在結構上能使學生在第二學年後對特定問題逐漸熟悉,並找到他們希望進一步研究的個別領域。

在整整四年的課程當中,所有學生共享以設計理論為中心的共同理論底蘊,也在第二和第三學年的課程中修習符號學。此外,透過第一和第二年必修的形態學和色彩學所習得的方法,學生將具備共通的基本設計概念。

學生們在第二學年後可自由選擇以研究專題或實作專題的形式執行各種設計專案,並從中追求他們自己的設計主題和問題解決方案。

在第三和第四學年,學生們可選擇修習相關科學領域的理論(例如社會學專題與人工智慧專題),以繼續追求他們自己對設計主題的構想,並在更廣闊的範圍當中進一步探索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

學生根據在第三學年修習的一項主題來選擇第四學年的設計專題。在此專題當中,學生研究一項主題或方法論作為他們畢業論文或藝術專案的根基,也接受教師對其畢業論文或專案的個別指導。由於畢業專案是在大學四年間學習的累積,對於學生構思一項研究主題、發展並找出創意性解決方案的能力,我們具有很高的期待。

資訊

我們首先從閱讀周遭環境中由各種資訊交織而成的文字開始,透過實地調查以及對來源材料與相關文獻的研究來收集、閱讀並理解這些資訊,最後將其轉為新資訊傳播出去,這需要一個從多方角度來思考各項主題的整合過程。因此學生們在探究超越現有框架的新感知模式以及新表達方法時,應對電腦和其他科技形式的潛力抱持著開放的心態。

視覺表達

我們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視覺感知相關設計,它們會以像是象形圖案、標記方式、圖表、文字編排和海報等形式呈現。這意味著不僅要獲取傳遞訊息的技法,還要從與當代知覺心理學和歷史體察之間關係的脈絡去了解視覺表達,意即有意識地「觀察」而不是無心地「看見」,並且從更全面的視角來研究設計。

產品環境

從住家、工作場所、到休閒活動,我們的生活皆是由工業產品所維繫。在這裡學生們探究這些產品的設計,然而並不只是專注於個別物品,學生們必須將各項產品皆視為組成相互連結環境的元素。這個過程需要發展出能整合多種元素的觀點,包含物件的功能、文化、科技和經濟面,加上廣泛的觀念能力,能發現並提出新的使用方式。

設計理論

此部分的目標為,根據西方和日本的設計史,以橫跨眾多零散設計學科、設計方法和設計方式的寬廣視角來看待設計。學生透過審思心理過程(例如人類因人與人造物間的互動所觸發的感官認知和情緒)以及工作場所中的實際活動(像是具影響力的行為)而發現設計中的議題,並從中汲取見解。